青岛海牛引援策略引争议:高龄球员成焦点,保级前景堪忧
青岛海牛在中超夏季转会窗口关闭前引进38岁老将张弛,引发外界对其保级前景的担忧。

随着中超夏季转会窗口的关闭,各支球队的阵容调整工作也告一段落。然而,深陷降级区的青岛海牛队在最后一刻从山东泰山队引进了38岁的边后卫张弛,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。
高龄引援引发质疑
张弛在山东足球界享有盛誉,其职业精神和能力备受认可。然而,作为一名边后卫,体能要求极高,而38岁的张弛的竞技状态令人担忧。本赛季他仅为泰山队替补登场5次,显然难以满足高强度比赛的需求。
保级形势严峻
青岛海牛队目前在积分榜上位列倒数第二,仅积8分,保级形势岌岌可危。引进高龄球员的策略似乎并未得到外界认可。球队主力左后卫宋龙也已35岁,若两人同时首发,两翼边卫的年龄总和将超过73岁,这在中超赛场上极为罕见。
引援效果有限
整个夏季转会窗口,青岛海牛的引援举措并不成功。原本的目标球员如艾菲尔丁、木塔力甫被其他球队抢先签下,最终仅引进了孙正澳与买乌郎。新外援兰克尔泽连续两轮未能进球,对球队整体实力的提升效果有限。
建队模式引争议
青岛海牛的引援方针与国内其他中超球队的年轻化趋势背道而驰,球队平均年龄直逼30岁,成为联赛中球员年龄结构最为老化的队伍。这种以高龄球员为主的建队模式,使得球队在比赛中难以维持高强度的竞技表现。
保级前景不容乐观
联赛战罢17轮,青岛海牛深陷保级泥潭,其经营思路引发的不良后果已经显现。作为降级的最大热门,青岛海牛在引援操作之后,保级前景愈发不容乐观。